了解世界葡萄酒产区分布及特征对我们的启示

了解世界葡萄酒产区分布及特征对我们的启示
 
          无论是旧世界葡萄酒生产国,还是新世界葡萄酒生产国,为了发挥其葡萄种植区的自然优势,保证其葡萄酒的质量,提高其葡萄酒及其产区的国际声誉,都在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地理标志“GI”框架下,制定了适合自己实际的地理标志保护体系。但是两者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
 
          如以德国为例的旧世界葡萄酒生产国,由于其严酷的气候条件,其GI体系就只能依据其产区内的葡萄能否自然成熟,而以南非为代表的新世界葡萄酒生产国,由于其自称最长的新世界葡萄酒生产国的历史,基本沿用了法国葡萄酒的AOC制度。以法国为代表的旧世界葡萄酒生产国主要以严格的AOC制度为主,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新世界葡萄酒生产国,则以相对宽泛GI体系为主,辅以对品种的规定,但在葡萄种植和酿酒的具体规则上没有AOC制度那么严格。
 
          澳大利亚的GI体系将葡萄酒产区划分为三级──州/区域(Zone),产区 (Region) 和次产区(Sub-region);同时规定,如果在酒标上标注葡萄品种,至少该品种的含量不低于85%;如果葡萄酒里面混合的品种每一种都不到85%,那么就要标注出所有主要的葡萄品种,而且标在前面的品种要比标在后面的含量多。该体系的实施,使澳大利亚葡萄酒迅速地获得了世界声誉。
 
          葡萄酒的质量首先决定于葡萄原料的质量,而原料的质量则决定于产地的生态条件、与之相适应的品种和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但对于葡萄酒而言,原料的质量只是潜在质量,它只有通过与之相适应的工艺措施,才能在葡萄酒中表现出来。所以没有优质的原料就没有优质的葡萄酒,但优质的原料却不一定能转化为优质的葡萄酒。葡萄酒质量的全程控制,就必须通过产地(Terroir)和与之相适应的品种(Varieties)的选择,通过适宜的栽培管理措施以获得优质的葡萄原料(Vinegrape);通过与原料相适应的工艺,在酵母菌和乳酸菌(在需要的时候)的作用,顺利进行酒精发酵或和苹果酸-乳酸发酵,并通过对浸渍的控制,将原料的质量在葡萄酒(Wine)中表达出来。这就构成了葡萄酒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T-V-W体系)。
 
         我国葡萄酒虽然历史悠久,但其真正的发展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因此,为了加速我国葡萄酒产业由葡萄酒大国向葡萄酒强国的迈进速度,我国应在我们前期对我国葡萄酒气候区划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澳大利亚的“GI+品种”的体系,制定适合我国实际的、以T-V-W体系为核心的葡萄酒GI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