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科通(北京)葡萄酒及烈酒展览会期间,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协会携手逸香国际葡萄酒教育推出“甘肃产区——让河西走廊绽放光芒”大师班活动,旨在传播和推广河西走廊产区特殊葡萄酒产业,同时通过品鉴活动推选逸香教育甘肃产区精品课程用酒。
借势科通,发力一线市场
甘肃省酒类商品管理局副局长、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协会常务理事袁宪民在品鉴会上接受酒业家记者采访时透露,经过多年的推广,目前甘肃葡萄酒在江浙市场比较“吃香”,“去年,威龙一个酒庄在上海、浙江就有5-6亿的销售收入。”
他介绍,在政府机构大力支持省内葡萄酒企业“抱团走出去”营销的帮助下,甘肃河西走廊葡萄酒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省内外葡萄酒销售市场份额也得到巩固。近年,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协会将目光投向北上广,拟重点发力一线城市。
袁宪民透露,去年甘肃葡萄酒进入广州市场以来,如今已经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但北京市场的销售表现却并不理想。“莫高分公司在北京市场深耕多年,但效果并不太好”,他说。
“产量多,销量不高,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帮助企业走出甘肃,销往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是我们现在要解决的难题。所以我们现在的主要工作是组织企业抱团出去进行全方位产品宣传推广,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的产品和品牌。”袁宪民表示。
引入先进技术,降成本
袁宪民谈到,在与进口葡萄酒的竞争中,因气候、地理条件造成的产量限制及成本高昂是甘肃葡萄酒面临的两大挑战。
他介绍,甘肃葡萄酒产区四季温差大,且每年的五月,在葡萄藤生出幼苗的时候都要经历一到两次的“倒春寒”,对产量的影响十分显著。
另外,袁宪民指出,近年来劳动力价格的不断走高,也直接造成酒企成本上升。传统的埋土法过冬、采摘自然冰冻的葡萄原料酿造冰酒等环节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针对以上问题,甘肃组织了许多国内外的机构一起考察开发,利用国外先进的理论进行葡萄培育,引入机械化、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投资建设葡萄酒庄,尽量减少人力,实现突破。
谈及甘肃葡萄酒质量,袁宪民表示,一方面,甘肃河西走廊产区一年3000多小时的年均日照数、15摄氏度以上的昼夜温差、沙质土地、祁连山的雪水,即有利于葡萄糖分的聚集,也有利于免受病虫害侵扰,对种植优质葡萄而言得天独厚,这里满足生产有机葡萄的一切要素;另一方面,甘肃葡萄酒的企业检测标十分严格,要高于国家标准,比如,祁连葡萄酒在检测上可以达到6个“百分之百”。
今年4月中旬,在中国酒业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五次(扩大)会议上,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表示,国产葡萄酒的质量现在大幅度提高,目前一些比较好的产品在国际上一直拿奖, “我们的质量已经完全可以跟葡萄酒的主要国家的质量去对照了,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