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类行业仓储式的模式背后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靠近城市中心

  德国汉凯酒业集团中国区首席代表顾育平告诉笔者:“现在做这种仓储式模式的人很多很多,但是最早做得比较好的这种仓储式酒窖模式的两个代表是“葡园”和“酒酷”,一个是独立的,一个是连锁型的,总部都在上海中心地带。”

  纵观目前的仓储式酒窖,几乎都处于靠近城市位置,在香港地区,仓储式酒窖的模式可谓已经进行得比较成熟,例如位于香港尖沙咀和铜锣湾餐饮发达区域的GDV红酒坊,就是典型的集产品展示、仓储、办公、物流等为一体的模式,在物流管理方面,GDV设置专门的库房和办公室统一调配。

  北京龙泽上谷葡萄酒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欣新也在发展这种模式,他参与运营的“城市窖藏”位于北京的四环附近区域,在地理上来说靠近城市中心位置,他说道:“葡萄酒的仓储物流基地靠近城市更有效率,因为葡萄酒对它的存储条件要求比较严格,她就需要更多的看管,如果靠近城市的话,我们的人员安排方便,如果在空港港口那边,人员比较稀少,没有人在那里看管的话,如果出现断电断水等一些意外情况,实际上不好去把控,如果断电4个小时后,仓库的温度可能就会出现问题,另外靠近城市还有一个好处,红酒的物流是一个重活,非常沉重易破损,如果一旦要分散物流分散包装的话,它的成本就会比较高,越靠近城市,破单的成本就会降低,离城市比较远的话成本肯定高。”

  高库存引发的仓储式流行

  究竟是什么促使了仓储式模式的不断涌现?

  顾育平分析道:“现在大多数新兴的仓储式酒窖都是因为库存大,把库存放在一起给人感觉货很多,做一个集中销售。”顾育平认为,“几年前是先引进了模式,再把所有经销商的库存放在一起建立一个仓储基地,让人有一个更好的挑选余地,我们的产品也是比较好,成本比较低,员工也是像超市一样没人懂酒的,把酒的标签做好,自己挑,让客人比较轻松一点,让稍微懂一点酒的消费自己去挑选,像专卖店给人感觉压力太大。”

  此外,顾育平也认为当下的市场正在走向平民化时代,这也使得仓储式模式应运而生。

  “中国目前的葡萄酒的价格已经极具平民化,越来越多的酒的价格趋于合理。暴利时代已经结束,平民化时代开始了,经销商利润变薄,也是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逐渐兴起这种仓储式酒窖模式。”他说道。

  “现在的酒商库存压力都很大,另外再租仓库成本高,仓储式节省了租赁成本,这个对于在现在的市场情况下,对于想尽办法压缩成本的酒商来说无疑是一种解决方法,毕竟仓储基地的面积规模都不小,仓储的话装修也不需要花费太多,产品的陈列展示于一体,纯葡萄酒的话应该三、四百平米就差不多,因为仓储式,夏季时候空调永远不关的,一年存储的很好,把仓库理理干净就可以卖了。”一位北京的进口商这样说道。

  李欣新认为:“这种仓储式酒窖为各大酒商提供了低成本存储葡萄酒的地方,保证对中国市场的提供稳定品质的产品,一个好酒商肯定会关注仓储物流,不然品质不好保证。总体来说这种对仓储、办公来说还是非常有效率的,而且会降低成本,把办公、仓储、物流放得比较近一点,一方面一些物流的成本会降低,而且避免了一些信息沟通的不流畅,同时也比较方便给客户展示你自己的产品,很多客户来了以后,他会直观的看到你仓储的条件,对你的产品的信任度会增加,我觉得这潜移默化会使整个营销的成本降下来。”

仓储式模式可行吗?

 

  需要积累和专业化管理

  虽然仓储模式缩短了距离,降低了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效率,目前新兴的仓储式模式依然面临着考验。

  顾育平说道:“仓储式也是向客户展示的地方,你可能需要500个品种的酒,而且价格必须要有优势,前两年可能不挣钱,但是只要你卖的酒货真价实,价格不是太离谱的话,你的客户越来越多,长期稳定坚持下去的话肯定是有生存力的,因为这种模式的成本几乎是最低的。”

  “在物流配送这一块,如果70%客户上门提的话肯定是赚钱的,当然会有30%是送货的,因为仓储式主要针对个人消费者的,最多一点点的团购客户,很少有批发生意的,一个品种拖几十箱是不可能的。”他提出。

  顾育平认为:“如果单独一家仓储式酒窖要生存压力很大,因为它的辐射范围只能在城市的区域,必须经常做一些长期的培育和品酒工作,让人来买这些酒,这些都是需要积累的,像葡园做得不错是因为有了七年的积累。

  李欣新认为仓储式模式更需要专业化的管理,他说:“如果把办公、仓储一体化运作,可能更好管理,但也更不容易管理。如果你的仓库和你的办公室是分开比较远的,调货是成批量调货的,你的进出货的批次相对来说比较大,准确率容易提升,如果仓库和办公室在一起,稍微管理不当,可能会造成有的样品缺失,可能工作人员给客户拿了一箱酒也没有登记就走了,时间长了可能整个管理就乱了,一体化的管理关键是你的仓库管理能不能很专业,是不是很标准化,包括雇佣的仓管员是否专业,这都比较考验仓储物流办公一体化的专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