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熟悉葡萄酒的朋友来说,软木塞司空见惯。那么您知道葡萄酒对软木塞有哪些要求吗?下面就为您揭晓答案。
葡萄酒对软木塞的基本要求,包含着这样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既能够密封酒瓶,又能够渗入适量的氧气(为防止软木塞遭受昆虫侵害和滋生霉菌的瓶口箔帽,一般会留两个针眼大的小孔),促进葡萄酒的数百种自然成分缓慢地分解和聚合,进而使葡萄酒的香气更加深邃、结构更加均衡、口感更加醇厚。有关研究表明,一瓶750毫升的葡萄酒,每年通过软木塞进入酒瓶内的氧气大约为0.075毫升,基本上已被瓶内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所消耗,要达到相当于装瓶前的氧饱和水平,约需60余年。这正是葡萄酒储藏到半个世纪以后依然不会变质、反而更加美妙的奥秘。
制作天然软木塞的原材料,是来自生长缓慢的常绿乔木栓皮槠(Quercussuber)的整张树皮。葡萄牙拥有73.6万公顷栓皮槠森林,约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其余分布在西班牙、阿尔及利亚、摩洛哥、法国、突尼斯、意大利等国的地中海沿岸),软木产品占全球总产量的54%。俗话说:人活脸,树活皮。但栓皮槠的树皮在剥离以后,又会再生新树皮。根据葡萄牙软木塞协会(APCOR)的生产标准,当栓皮槠的树龄达到25年才可进行首次剥皮,以后每隔9年可再行采剥。不过,前两个采收年的树皮,只能用来制作地板、隔音板、隔热板;只有从第三个采收年开始,树皮的厚度和密度才能达到制作软木塞的要求。所以,葡萄牙有这样一句谚语:“桉树是为我们,松树是为我们的子女,栓皮槠是为我们的孙子。”
一棵栓皮槠的树皮采收极限为16次(这已经跨越了一个半世纪),不过也有例外:比如在葡萄牙南部的阿连特茹地区,有一棵名叫“惠斯勒树”的国宝级栓皮槠(树干周长4.15米,树高14米),它的首个采收年为1820年,但在2000年6月进行的第20次采收,仍然收得650公斤树皮;而在上一个采收年——1991年,收获树皮1000公斤,足够为10万瓶葡萄酒提供软木塞。如果幸运的话,预计在下一个采收年——2009年,这棵树生产的软木塞总数将会凑足100万个。
采回树皮后,首先要经过6个月的风吹、日晒和雨淋,还要在沸水中浸泡1小时,再稳定3周后才能进入软木塞制作环节。制作方法并不复杂:按既定尺寸把树皮切割成片,然后用冲压模具进行冲孔,冲出的圆柱体木棒即是一个软木塞。接下来再进行打磨/抛光、清洗/消毒、烙印(根据酒庄订单设计模板印制)、上蜡。
天然软木塞的规格通常为:直径24毫米(要塞进直径18毫米的瓶口),长度为38、45、49、54毫米不等。一般来说,葡萄酒的等级越高,选用的软木塞越长。软木塞通常会印上酒庄名、年份、庄徽、城堡图案等信息,可以说是“第二酒标”。在西餐厅,侍酒师开瓶之后,照例会把软木塞放在一个小碟里,呈送点酒人检查软木塞,看是否对板,是否干裂或发霉,必要时还要拿起来闻一闻。如果软木塞干裂或发霉,说明储藏不良、酒质可疑,点酒人可要求换一瓶。
在天然软木塞组织内,每立方厘米大约有4000万个死细胞。显微镜下观察,这些细胞呈不规则的五角或六角菱形,菱柱高度为40-50微米,每个细胞含有60%的气体,细胞之间连接为蜂窝状结构。
葡萄酒对软木塞的基本要求,包含着这样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既能够密封酒瓶,又能够渗入适量的氧气(为防止软木塞遭受昆虫侵害和滋生霉菌的瓶口箔帽,一般会留两个针眼大的小孔),促进葡萄酒的数百种自然成分缓慢地分解和聚合,进而使葡萄酒的香气更加深邃、结构更加均衡、口感更加醇厚。有关研究表明,一瓶750毫升的葡萄酒,每年通过软木塞进入酒瓶内的氧气大约为0.075毫升,基本上已被瓶内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所消耗,要达到相当于装瓶前的氧饱和水平,约需60余年。这正是葡萄酒储藏到半个世纪以后依然不会变质、反而更加美妙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