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的普及尚有三个要素

葡萄酒文化,白酒容易推广,是因为白酒是拿来喝的,而不是拿来品的,在享受酒精刺激的同时,又无须忍受酒精带来的后果,基本上就是好酒了,比如,许多朋友喜欢茅台,原因很简单:喝后不上脑。显然,葡萄酒主要的功能并不是酒精的刺激,品葡萄酒要遵循一套规范、程序和方法,也就是一套外来的文化,众所周知,文化是某一群体的约定俗成,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往往也经不起成员追根究底式的盘问和质疑,故此,一种新的文化要社会成员的认同,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同时也需要社会生产方式和传统文化的支持与许可,新的文化能将社会中的某种群体的能量引向同一个方向,前提是这个方向能够满足当下社会进步水准的要求,问题是任何新的文化的形成,教育与培训是必不可少的,谁来肩负起中国葡萄酒文化教育与培训的使命呢?很明显,葡萄酒企业的努力是有限的,最终能起关键决定作用的还是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的需要,需要社会各种因素的交互配合,从这个角度来说,作为消费文化中的阳春白雪的进口葡萄酒,应该是符合国内每年2位数的经济增长的需求的,所以,对于进口葡萄酒企业,明天肯定会更好,关键是明天有多远?而我们能不能熬到明天?

  葡萄酒无意识,我们生活在信息社会,我们的大脑每天都要过滤各种各样的信息,我们沾沾自喜地认为自己是自由与独立的,实际上,我们却已经被引导与奴役,某些信息在某些人为的宣传中,已经由我们的意识转入更深层次的无意识,并为我们的行动提供了内驱力,诸位可能有这样的经验:你到超市购物,如果顺便想买支汽水,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你会不由自主地拿一瓶可乐,你所做的选择只是在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之间完成一次二选一而已,是超市没有提供足够的选择吗?当然不是,因为这时候帮你作决定的,已经不是你的理智,而是你的无意识,因为可乐的形象(其实也是一种文化)已经不知不觉地潜入并盘踞于你的无意识中,并在必要的时候决定你的意识。现在,在许多餐厅根本就没有给客人准备红酒杯,更不用说主动向客人推销葡萄酒文化了,另一方面,客人到餐厅消费,又有多少会主动点葡萄酒的呢?跟可乐文化对比,明显说明,在国内市场,葡萄酒消费的无意识尚未形成,尚未形成一种到酒楼餐厅就会不自由主地选择葡萄酒的内驱力。问题是,葡萄酒消费文化的宣传要达到能进入社会大多数人的无意识,需要有足够的强度与频率的广告或社会活动,谁来做呢?毕竟在葡萄酒行业,并没有象Nike和Adidas这样有一统江湖实力的跨国企业,如果是众人拾柴的方式,这把火什么时候能够烧起来,可就不好说了。

  葡萄酒团体,国家、民族、宗教、政党和社会群体为了生存和巩固,必然要通过某些仪式来传播有利于自己的文化,同时,这种文化的形成又能帮助宣传者自身的巩固与发展,文化是需要载体的,它的载体就是某一具体的国家、民族、宗教、政党或社会群体,没有这个载体,文化也就失去生存的土壤,当然也不可能维持下去了,所以,葡萄酒消费文化要在国内推广,专业的媒体、培训教育机构和各种爱好者及品尝者组织,是必不可少的。我想,作为葡萄酒商应该有意识地支持这一类的组织,融入甚至参加这一类的组织,回过头来,这些专业的组织所宣传的葡萄酒文化也必然会促进葡萄酒的消费,最终葡萄酒商也能从中受益。

  葡萄酒文化的培养、葡萄酒无意识的形成和葡萄酒团体的存在这三个要素才是中国葡萄酒市场发展的关键,如果每一个酒商都能意思到这一点,都能抱着“莫以善少而不为”的心态来努力支持这三个要素的建设,葡萄酒事业美好的明天就离我们不远了。